加強推廣官民共襄環保事業

 

mmexport1588641426517 mmexport1588641351627 IMG_20200509_164631

GP-04c.15

 

加強推廣

官民共襄環保事業

「源頭減廢、資源回收」是特區政府在固體廢物處理方面的重要政策,澳門綠色環境學會理事長林家全表示,不同廢料會有不同處理方法,特區政府過去推出回收膠樽、鋁罐/鐵罐以及紙類、廚餘、廢舊電池、電腦及通訊設備、利是封、月餅盒等多項回收計劃,在社區設置多個回收點,為居民實踐減廢、回收等環保行為創設更便利條件。

unnamed

 

 

 

 

 

澳門綠色環境學會理事長林家全

 

環保局過去在減廢回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,例如今年新春期間續舉辦「回收利是封好Easy」活動,已於2月15日結束。儘管受疫情影響,仍獲市民及社會各界廣泛支持及參與。是次活動在全澳各區設置超過800個回收點,共回收近51萬個利是封(超過1.5噸),估計減少砍伐20棵樹,經分選後,可重用的利是封約23萬個(0.7噸),從中可看到成效理想。

unnamed (1)

 

 

 

 

 

回收利是封好Easy活動

 

unnamed (2)

 

 

 

 

 

「玻璃樽回收計劃」的玻璃樽將運往鄰近氹仔湖畔大廈的玻璃樽破碎設施。

如「玻璃樽回收計劃」,當局於本澳各區設置公共玻璃樽回收箱,並與不同機構合作回收,至於回收的玻璃樽將運往鄰近氹仔湖畔大廈的玻璃樽破碎設施,隨後出口至外地具資質及能力的資源化廠商,作進一步資源化利用。早前有市民反映本澳可參考引入香港膠樽回收機,當局在接納有關意見後,首階段將設置於環保局大堂、兩個環保加Fun站,並將持續增加膠樽回收機設置點。

大廈分類回收成效顯著

unnamed (3)

 

 

 

 

 

設置於祐漢小販大樓外的三色資源固體廢物回收箱。

 

他續稱,當局在大廈內實踐分類回收的「大廈分類回收好Easy」活動,並設置三色資源廢物(廢紙、膠樽、鋁罐)回收桶,包括大型分類回收桶及室內不鏽鋼小型分類回收桶,另外亦有玻璃樽回收桶,為居民提供便捷的分類回收途徑,至於所收集的回收物會經妥善處置及循環再造,不會再混合其他生活垃圾運到垃圾焚化中心處理;該活動更設有嘉許計劃,加強住戶參與分類回收的主動性,得到居民廣泛認同。

林家全指出:環保局於2016年底推出「廢舊電池收集計劃」,至今在全澳各區設置超過1100個收集點,包括學校、商戶及機構門市、住宅及商業大廈、公共部門及公共垃圾房等。計劃開展至今已收集超過50,490公斤廢舊電池,其中一次性電池於2018年12月底安排在澳門入貨櫃,並按照《巴塞爾公約》進行有關越境轉移程序及工作。在活動未推出之前,廢舊電池只會與普通生活垃圾集中棄置,對環境造成相對大的影響,直至有關計劃推出後,市民逐漸懂得做好分類。

市民環保意識逐步提升

環保局積極推廣「減用塑膠袋 全城綠起來」計劃,尤其在膠袋推出徵費措施後,大部分市民到超級市場購物都會自備環保購物袋,雖然在初期市民覺得不便,但現時可見到超過七成市民自備環保袋購物,這對於1個城市膠袋減塑層面之成效可謂非常大,同時也看到購買膠袋的市民逐漸減少,意味著市民環保意識逐步提高。

他又指出:有關當局在宣傳減廢方面做了大量工作,並一步步有序推行,是社會樂見的,如廚餘回收、月餅盒回收、水樽回收等,市民在最初參與回收計劃時可能未能習慣,但對於下一代小朋友在成長當中,無論在學校、家庭都有作出相對的推廣及宣傳,成效逐漸理想,新生代環保意識較上一代提升。

疫情發生期間,口罩成為市民日常上街必需品,但如何妥善棄置也需審慎處理。林家全認為,現階段不會主張對口罩進行回收,始終口罩屬於醫用廢料,回收後處理需要謹慎,由於現時大家都處於共同抗疫期間,大部分市民會選擇棄置在垃圾桶內;但在疫情過後,建議當局考慮在醫療用品或口罩的棄置處理方面有新的方案,或對口罩棄置處理措施作出優化。

會長陳榮表示在新冠疫情中為了防止疾病的傳播需要口罩防護,能否製造透明口罩方便有需要人士可讀唇語?每天全球棄置如此大量的口罩,造成環境污染,有沒有可以普及的、可經消毒後多次使用的口罩?筆者忽發奇想,會否可以納米塗料做成滅菌存放盒,通電後利用UVA紫外線、LED燈殺菌,雙重把病菌消滅,阻止傳播病毒,達至源頭減廢,做好末端處理防治傳播,應更為大眾所接受!

Posted in 未分類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